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致死率、再出血率均很高,而高血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近日,一项基于750万美国高血压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在治疗高血压时,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尤其是长期使用时。
作者指出,局部血管紧张素活性在动脉壁的稳态和重构中起关键作用,动脉壁的完整性受损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ACEI/ARB可控制导致动脉壁重构和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炎症通路,从而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但该研究显示,在已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中,没有观察到ACEI/ARB的这种效果,提示ACEI/ARB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作用可能依赖于预防新生动脉瘤的形成。另一方面,该研究无法获得患者动脉瘤大小的数据,一旦动脉瘤大到足以被临床或影像学检查检测到,就有可能超出了RAS抑制剂所能控制的范围。也有可能分析模型中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作者表示,ACEI/AR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的绝对降幅很小,但相对降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危患者中可能有临床意义,例如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吸烟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遗传风险的患者。
该研究一共纳入750万高血压患者,其中480万接受ACEI/ARB治疗(联用或不联用其他降压药物),130万接受其他降压药物治疗,其余140万未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6.3年、5.7年和5.3年。
与应用其他降压药物和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相比,应用ACEI/ARB的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均降低了6%。
与不用降压药物相比,ACEI/ARB以外的降压药物治疗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关。
在8034例已知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中,与用其他降压方案或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相比,应用ACEI/ARB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并未明显降低。
与应用其他降压药物的患者相比,连续使用ACEI/ARB≥3年的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降低了23%。
来源:Angiotensin Inhibition Reduces the Risk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8 December 2024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