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主要功能: 1.随意选牌2.设置起手牌型3.全局看牌4.防检测防封号咨询软件1添加微信《66844136》软件介绍: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既有效果。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服务器维护故障、政/府查封/监/管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请立即联系客服修复。5本店软件售出前,已全部检测能正常安装使用。鹤阳村,依偎于群山之中,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然而,这个静谧的山村,在“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上却略显“热闹”。
“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上公开办理的来信显示,鹤阳村在今年5天时间里出现了106件来信,其他时间均为0,其中仅10月24日下午2个多小时内,该村一下子就“冒”出了30件来信。蹊跷之处不仅在于来信量大、集中,更在于这些来信答复畸快,最快的甚至仅仅用2分钟,就完成了全流程处置。
“网络来信”本是畅通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联系的一个重要渠道,浙江省永嘉县鹤盛镇为何会出现这么多蹊跷来信?日前,记者赴该地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信件多为当地驻村网格员所写,而并非出自群众之手。记者在“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上发现,这种情况不仅永嘉县鹤盛镇存在,在浙江多个地市的10余个乡镇都存在类似情况。
山村2小时“冒”出30件来信
12月3日上午,记者驱车从永嘉县城出发,沿着山路行驶近1个小时到达鹤盛镇鹤阳村。村口,几位老人在悠然地散步,小孩们来回奔跑打闹。当地村民介绍,村里青年大都外出,常住人口只有几百人,在家的多为老人小孩。
浙江永嘉县鹤盛镇鹤阳村常住人口很少,多为老人孩子。人民网 刘欣蔚摄
从“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已公开办理的情况看,鹤阳村今年在该平台有106件反映问题的群众来信。其蹊跷之处不仅在于量大,更在于来信时间集中,全部集中在6月24日、25日、26日和10月23日、24日。除这5天外,该村今年没有已办理的公开信件。5天中,来信量最多的是10月24日,共有30件,且时间集中在14:34至16:47的2个多小时内。
“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上,鹤阳村的来信时间过于集中。网络截图
鹤阳村的群众来信还有一个蹊跷之处在于其所在镇政府答复速度特别快。10月24日,该村的30件来信中,镇政府当日答复并处理的有12条。其中,答复最慢的用时28分钟,最快的是一件反映村里娱乐设施损坏的信件,仅仅用2分钟,镇政府就回复已经联系运维人员进行了修缮并完成了修缮。
鹤阳村一条来信仅用时2分钟就得到回复,所反映问题已被“解决”。网络截图
鹤盛镇的案例并非孤例。同属于永嘉县的桥头镇,今年已公开的由镇政府办理的“网络来信”共有91件,其中有88件集中在10月底到11月初。
人民网记者在梳理今年的“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群众“网络来信”时,从已公开办结的诸多来信中发现了不少蹊跷的地方,涉及浙江省10余个乡镇。
这些蹊跷来信大致有四个特点。其一是时间集中且数量多,呈爆发式增长,甚至有乡镇一天来信111件。其二是事件描述模糊,甚至连时间、地点等关键要素都缺失,有的标题仅几个字,详情就20来个字。其三是答复速度快。其四是这些信件的办理单位均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这些蹊跷的来信到底是谁写的?近期,记者去了多个乡镇调查,发现这些来信多是驻村网格员或村干部所写,并非出自村民之手。鹤盛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来信是网格员提供,其内容都是往期已解决的事情。鹤阳村的网格员也承认来信为她所写,至于写过多少则“没有印象了”。大桥镇政府工作人员也表示,一部分来信是由网格员提供,“我们部署工作的时候也要求他们要去爆料一批。作为一种考核手段吧。”
反映的内容是否属实?记者发现一些来信的真实性存疑——有的时间、地点、人名写错,有的反映的问题自相矛盾,有的答复中的单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处理过这些事情,甚至有的来信和答复是伪造的。
永嘉县鹤盛镇鹤阳村10月23日的来信中,有5件是反映村民谢某和谷某邻里纠纷的。其中,2件是两家孩子打架引发冲突,1件是谢某家的狗咬伤了谷某,还有2件也是因为狗起纠纷,但内容相反——1件是谢某家的狗踩踏了谷某家的农作物,另1件是谷某家的狗踩踏了谢某家的农作物。鹤盛镇政府对这5条留言均作了答复,均表示“已联系谢某与谷某,沟通调解完成,双方都表示满意。”
对此,鹤阳村的网格员表示,村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地点不一定对,人名也不一定是准的,“事情都是以前的,正好没信息报,我就报了一下。”
在永嘉县桥头镇,记者根据镇政府的回复内容,随机抽了7件由该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调查处理的事件进行核实。该执法中队相关负责人核实后告诉记者,除了一起窨井盖损坏事件是从微信群看到并处置外,其他的事件该队没有找到处置记录。
调查中,记者接到群众反映,天台县石梁镇的一件“网络来信”是虚假信息。该件今年9月份的来信反映的是石梁镇外湖自然村饮用水源地水污染,该镇政府答复说该处正在由一家县里的公司开发扶贫基地,喷滴灌配套蓄水池项目今年下半年施工,届时问题将解决。
天台县石梁镇一条反映水污染的“网络来信”。网络截图
记者前往调查,该村村民表示并没有水污染,答复中提及的公司负责人也表示,扶贫基地早已停工多年,根本没有所谓的“蓄水池项目”。该镇镇政府经办“网络来信”的工作人员也承认,该条来信是网格员提供,反映的问题确实不存在。
记者调查发现,网格员写信后,根据流程和办理权限转到镇里,然后镇政府按照一定的格式答复,形成来信事项的闭环处置。镇政府作为来信的办理处置单位,对网格员写的信,审核与回复基本上流于形式。
“我们知道网格员报的是化解过的事情,所以就直接回复了。”鹤盛镇政府相关人员表示,答复有一定的标准格式,有些回复中提到事情由镇里某某部门处理,实际上该部门根本没有参与,只是因为答复的时候“需要有处理这件事的主体”。石梁镇政府相关人员表示,事先知道反映的问题是不存在的,所以就“随便”写个理由答复掉了。也有乡镇人员表示,核实就是打电话问问村干部,一般不会联系当事人,所以会出现有些来信把群众名字写错、镇政府回复也写错的情况。
“民呼我为”平台本是群众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为何会成为网格员扎堆“留言”的平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致有几个原因:一是一些乡镇位于山区,常住人口少且老年人多,群众大多不会使用“网络来信”反映问题,因而真实信件量少,但上级要求平台不能空着,所以只能让网格员写信;二是出于工作留痕的考虑,让网格员把已化解的问题重新再写一遍,形成反映问题、化解处置的闭环,以后有据可查,“把线下已经办好的工作体现在网上”;三是有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这跟信访事项的量化考核有关,与一次性化解率、答复率、群众满意率等指标相关联,“比方说,出现了1个不满意的信件,我需要50个满意件来稀释,这时只有通过做大信件的基数来提高量化指标。”
记者采访了多个县级信访局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对此不知情,同时指出,虚假信件、形式化审核等问题是违背工作纪律的。
对于这样的做法,有网格员和镇政府经办人员表示是在增加基层负担。“不仅占用群众写信的资源,而且还加重工作负担。”一位网格员说,每次写信都很麻烦,“我们要去借用手机,一条条留言,因为需要不同的手机号和验证码。”一位镇政府负责办理信件的工作人员表示,基层本来人手就少,有大量的工作时间要被处理这些信件所占用。
近些年中央正在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些集中“爆发”的蹊跷的“网络来信”,是否在滥竽充数、增加基层负担?对于此事,人民网将继续关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京ICP证000006号|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