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第一台纤维胃镜的发源地,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早期胃肠肿瘤筛查的中心之一,这就是上海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前不久,该科室获批“2024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路漫漫其修远兮,历经多年学科建设和几代人的奋斗,同仁消化内科逐步形成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治、慢性肝病特色诊治、重症胰腺炎救治、胃肠动力障碍疾病诊治、炎症性肠病诊治等为主的学科特色。拓新个体化分阶段联合介入术,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重危并发症就是其中之一。
那是一位因肝硬化住院的病人,经过一个阶段治疗,病情稳定后准备出院,可就在出院当天却发生了意外。
“因为下午要出院,这位患者很高兴,中午没有吃饭就吃了几口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同仁消化内科主任施敏依旧历历在目,“可正是这几口梨却引发了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顷刻之间,血从患者的口中不断喷出,很快就喷满了两个小脸盆。
“一个成人体内有4000—5000毫升血液,而这个患者喷出的就有2000毫升左右,相当于身体里近一半的血液。”施敏回忆道,“我们即刻开展了抢救。”最终,经过全方位的抢救和诊治,医护人员将这位患者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为了防止今后再出现类似的危险,由施敏牵头的联合MDT多学科团队又为其进行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这种治疗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式,也被施敏称为与“大禹治水”异曲同工。
“我们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开路搭桥——用支架疏导门静脉至肝静脉的正向血流,缓解门静脉高压,再用弹簧圈或硬化剂,将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进行栓塞,使血流无法再走这条曲张静脉,防止再次出血的风险。”施敏介绍道,正是在个体化联合介入手术的“加持”下,这位患者愈后良好。
对于患者的精准治疗,归根结底源于一个优质的团队。
同仁消化内科延续拓展学科特色项目,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重点发展消化系统疾病危重症救治、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分级管理体系,实现早预警、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的服务新模式,并探索疑难危重症诊治的新方法。目前,同仁消化内科年门急诊量达17万例次,年出院病人近4000例次,内镜诊治近6万例次,这些指标均居上海同级同类医院前列。
近年来,围绕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介入诊疗、重症胰腺炎综合救治,同仁消化内科进行了大量创新性工作,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市区级继续教育项目共30余次,获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及3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承担国家级、市区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并培养出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娴熟临床技能的创新型医学人才,高级职称占比40%,其中交大博导2名,硕导4名。多人次荣获东方英才拔尖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上海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上海市区域名医、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劳模、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能手、区领军人才等荣誉。
“一切医疗创新都是为了病人,我们也始终会把患者生命与健康放第一位。”施敏说出的是同仁消化内科每一位成员的心声,用过硬的医学素养、强烈的责任,用科技赋能医学,保障大家消化健康,是他们每个人心中的信念。
{科技通报}达达互娱居然有挂(曝光透视猫腻):http://news.dingtaide.cn/news/603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