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主要功能: 1.随意选牌2.设置起手牌型3.全局看牌4.防检测防封号咨询软件1添加微信《2684393》软件介绍: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既有效果。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服务器维护故障、政/府查封/监/管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请立即联系客服修复。5本店软件售出前,已全部检测能正常安装使用。由科技日报社主办
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负责人共同评选的
2024年国内和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分别是: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拉索”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
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首次实现
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研制成功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开通
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自身免疫疾病获突破
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发布
其中,华东师大科学家和医生合作的
“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自身免疫疾病获突破”
不仅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还同时入选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中的
近日,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负责人评选的2024年国内和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华东师大科学家和医生合作的“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自身免疫疾病获突破”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这一突破同时入选了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愈曙光初现”。
此前,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2024年十大科学突破中,“CAR-T疗法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突破也与华东师大该项科研成果有关。
什么是异体通用型CAR-T?这种技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怎样的效果?
今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杜冰教授、刘明耀教授、上海长征医院主任医师徐沪济、浙大二院主任医师吴华香等人合作的临床研究成果登上《细胞》杂志,引起全球科学界关注。
华东师大Cell发文!专治这类疾病!
随后,在今年10月5日,《自然》杂志官网首页头条文章以“World-first therapy using donor cells sends autoimmune diseases into remission”为题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报道。
如何降低CAR-T细胞生产成本
CAR-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显示出很好疗效,全球已有12款CAR-T细胞产品获批上市。
在人体免疫系统里,T淋巴细胞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在血液里“巡逻”,寻找非自我的抗原物质,一旦发现肿瘤细胞、外来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就会用“触手”把它们抓住,再释放毒素,使其死亡。CAR(嵌合抗原受体)是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将它表达在T细胞上,CAR-T细胞就能识别特定抗原,从而消灭靶细胞。
“目前,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产品都属于自体类型,即把患者的T细胞取出来,通过基因工程把CAR装在T细胞上,制成CAR-T细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杜冰教授说,这种个性化定制的制备方式使CAR-T细胞无法批量化生产,导致产品“天价”。据介绍,全球首款上市的CAR-T细胞产品价格高达47.5万美元,目前国内定价最低的CAR-T细胞产品也高达99.9万元人民币。
杜冰解释,即便定价在100万元左右,国内生产企业其实还是亏本的。“CAR-T细胞产品的原料价格是30万到50万元,制备一份个性化产品需要一个月时间,有几十道工序、几十人参与制备,再加上厂房、运营等成本,企业卖‘天价’也难以盈利。”
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TyU19的制备策略
面对这块短板,华东师大科学家想到了研发异体通用型CAR-T技术——从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里提取T细胞,以此为原料进行CAR-T细胞的批量化生产。一旦摆脱个性化定制模式,这种细胞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大幅下降。如果实现批量化生产,病人也不再需要抽血并等上一个月,就诊后就能输注“现货”,让CAR-T治疗成为不用住院的门诊治疗。
临床失败后,沉下心做基础研究
虽然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的前景令人期待,但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这类CAR-T细胞产品普遍存在体内存留时间短、治疗效果差的问题。更棘手的是,这类细胞产品在输注前,医生要用药物对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深度抑制,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感染风险。
风险大、疗效差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对异体CAR-T细胞有排异。为了解决排异问题,不得不对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深度抑制。而当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恢复后,异体CAR-T细胞还是会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导致排异,从而影响了疗效。
对于这个世界级难题,国内外很多科研团队尝试了多种技术路线,均以失败告终。杜冰也曾是一名失败者。2016-2017年,他带领谭炳合、张娜等团队成员开展了CAR-T质粒构建、细胞分离、病毒包装、基因编辑等相关研究,完成了第一代异体通用型CAR-T的设计、制备、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并依托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出第一代UCART产品。
2018年,他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毅合作,开展了针对血液肿瘤的临床研究。然而,研究结果令人沮丧:由于异体细胞排异,回输到病人体内的UCART被快速清除,无法有效杀灭肿瘤。
“如果这只是企业的科研项目,很可能就到此为止了。好在我是做基础研究的高校老师,不急于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杜冰深有感触地说,“华东师范大学倡导筑牢基础研究根基,并提供机制保障,让我能沉下心来寻找临床研究失败的根源,把临床问题转化成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更深入的探索。”
有望把价格控制在10万元以下
在这种潜心治学的环境下,杜冰团队结合临床问题,查阅了大量文献,验证了众多已发表论文的异体细胞改造策略,逐步摸索出一种独特的基因编辑策略。
简而言之,这种策略通过改造异体T细胞的5个基因,在不影响T细胞功能的前提下,对“人类白细胞抗原”这一因人而异的人体“身份条形码”进行修饰。完成基因修饰后,免疫系统就无法识别出来自健康供者的CAR-T细胞,因此无须在输注前对患者进行额外的免疫抑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临床安全性,而且能大幅提升疗效。
正因为有显著的临床安全性优势,华东师大科研团队与上海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合作,尝试用新一代UCART产品治疗免疫系统脆弱的自身免疫病患者。此前,这款UCART产品已在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中展现出很好疗效:通过与浙大一院黄河教授的合作,5名患者输注UCART后都达到了MRD(微小残留病灶)阴性的完全缓解。
令人振奋的是,3名患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1例为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炎,2例为系统性硬化症)输注UCART后都达到了完全缓解。第一个参加临床试验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患者本已全身瘫痪,生命岌岌可危,治疗后两三个月,就能自己开车到长征医院接受随访。
今年7月15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细胞》在线刊登了这一首创性研究成果。此前,国际上没有任何用异体通用型CAR-T成功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报道。论文显示,靶向CD19蛋白的通用型CAR-T细胞在3名患者体内能有效扩增和完全清除B淋巴细胞,3个月后实现B细胞重塑。
令人期待的是,这款名为“TyU19”的UCART产品未来如获批上市,将让CAR-T细胞治疗告别“天价”。杜冰介绍说:“异体通用型CAR-T批量化生产成本是自体CAR-T的百分之一,我们有信心把价格控制在10万元以下,比自体CAR-T价格低一个数量级。”
明年,华东师大科研团队将与各大医院继续合作,开展针对红斑狼疮、血液肿瘤、实体肿瘤等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争取早日将UCART产品推向市场,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 | 生命科学学院
原载|上观新闻、澎湃新闻
人物摄影?| 吕安琪
编辑 |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