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友打麻将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微信【29290261】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芳芯路地铁站旁,有一座崭新的口袋公园“拾芳园”。最近,在“拾芳园”东侧工作的白领发现,过去因为“一墙之隔”被迫绕道近1公里到地铁站,如今有了一条“最美上下班之路”。
蛇年首个工作日,上海营商环境大会发布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推出经营主体可感可及的务实举措。社区是离企业最近的地方,花木街道党工委书记沈英讲述了一条“最美小路”的故事,引发了与会者打造活力社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话题的共鸣和思考。
可感
“以前下班时,需要先出园区北门,沿芳草路向西走,再沿白杨路向南,才能到地铁站,这段路女生要走近15分钟。公园建成、便道开放后,行走距离不到100米,不到2分钟就能抵达。”朱艳珺既是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员工,也是培花社区的居民,谈到拾芳园设计方案的调改过程,她的感受特别深,“现在不但到地铁站的距离缩短,形成了一条‘最美上下班之路’,还多了一个‘午休后花园’。”
原来,培花五居负责人在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后勤中心沟通中,了解到园区白领步行到芳芯路地铁站,需从主干道绕行近1000米,希望在北侧绿地增加一条短步道,让白领从公园而至地铁站,方便出行与员工交流。后来,社区将这一诉求反馈给公园设计方,得到了很好的优化。“看上去我们只是代为企业提出了一条诉求,却拉近了社区和园区的距离,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一流的营商环境也可以来自一线社区。”沈英说。
“以往招商靠给政策,但街道没有政策、资金,靠什么招商引资?”2021年3月,浦东12个街道办事处统一设立营商办,街道重回经济发展第一线。经过3年多时间的探索、创新、思考,花木街道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队伍、创载体、塑品牌,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理念,打造社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2024年花木区域共引进企业291户,注册资金71.8亿元。
可及
办公室开始装修了,被居民投诉才得知需要获得施工许可;餐饮企业想开出“外摆”,却可能“触雷”违反相关管理规定……“被处罚了才来找街道”,这是一些企业在经营中容易碰到的“痛点”。如何既维护社区居民利益,又保护“烟火气”、激活街区活力?这是在社区发展中市场经常遭遇的两难境地。
2025年,世界银行改版后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二批参评经济体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将陆续更新。新评估标准最大的改变既在于,除了办事便利度这个维度,增加了监管法规质量和政府公共服务两个维度,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便利的平衡。
“我们在听取企业意见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后,联动安监、城管、消防、市场监管等,为街区设摊、商户装修、夜市开办等经常性上门指导,避免企业被处罚了才来找街道的情况,让政府服务触手可及。”花木街道办事处分管营商的副主任刘珏告诉记者。
花木街道有一条特色商业街——锦绣坊,由中国著名艺术家陈逸飞精心设计打造,全长700米,17座独栋建筑沿张家浜而建,但曾经一到晚上就人气低迷。如何提振特色商业街的夜经济人气,满足都市人夜生活的多元需求?
为此,花木街道联动市场监管、消防、安监、城管、公安、交警等各个条线部门,在锦绣坊的星巴克咖啡厅里现场开会,“开小灶”悉心指导企业夜市开办的每个环节,帮助餐饮企业高效、有序、规范摆摊经营。锦绣坊物业负责人杨梦千说,“这样方便了我们操作,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免得摊位摆出来,才知道这样是不可以的,受到处罚。”
如今,这条水岸休闲商业街兼具夜经济特色,激活了人气和烟火气。“今年春节期间,周边商家反馈,营业额和客流量明显提升,星巴克感受尤为明显,甚至不得不增加工作人员来应对大客流。”刘珏说。
不仅是街区,商务楼政府部门同样也可以送服务“上楼”。花木街道有50幢楼宇,怎样依托楼宇服务企业,把服务送到离企业和人才最近的地方?
去年,在浦东新区妇联、人才工作局的支持下,浦东新区首个新兴领域亿元楼宇妇联组织、首个亿元楼宇营商环境工作室、首个亿元楼宇人才服务阵地,在亿元楼宇浦东嘉里城组团落地。
浦东嘉里城“一房难求”,特别是餐饮板块,商户一家退出来,马上就有一家要进驻装修。浦东嘉里城对外联络经理冯加毅找到街道营商办提出,很多餐饮企业为了赶工期赶进度,有时会忽略一些细则和规范,希望街道能帮忙对接安监部门,上门指导,从源头上预防,以免后续返工延误工期。
为此,“亿元楼”上建起了营商工作室,服务企业有了抓手和载体。街道安监工作负责人马监勇多次上门指导、宣传规范、讲解流程,细到每一个商户的面积、比例、时间、顺序等。同时,某家餐饮企业遇到矛盾纠纷,花木派出所、消防部门上门化解10多次。冯加毅说,“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商户对楼宇的黏性。去年,浦东嘉里城再创新高,全年营收11.2亿元,同比增长8%”。
可持续
花木街道地处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的交汇点,有50幢楼宇,1.1万家企业,年税收160亿元。花木街道将6大社区每个网格明确1名营商干部,59个居委每个设置1名营商社工,14家集资企业各设一名招商干部。但不到百名营商专员,如何服务好上万家企业?
“我们认真落实上海市、浦东新区营商工作要求,以社区为阵地,发挥街道所长,强化综合服务,其中一大‘法宝’是构建‘三环营商’工作体系。”沈英介绍,“内环”激发全员,建立网格化企业服务模式;“中环”整合条线,集成体制内资源力量;“外环”联动社会,把在地专业机构等发展为营商伙伴。
同时,用好“社区营商”蚂蚁雄兵也是“关键一招”。为了服务好企业,联洋国际社区搭建了一个人才汇聚与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开展中外企业家社区沙龙,邀请企业家讲述在浦东创业经营的案例和故事。
想法有了,但御翠园的企业家都是“大佬”,社区要怎么才能请出来?如果请出来,有什么话题是他们感兴趣的?最终联洋社区决定从社区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创造共同话题。沙龙邀请进才实验小学校长、进才实验中学校长、耀中国际学校校长、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花木派出所所长,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集团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国际化社区健康医疗水平、区域平安建设和保障服务,并发出热情邀约,“来花木投资,我们将为企业家提供最好的资源服务”。
有了校长、院长、所长的助力,30多位企业家打开了话匣子,畅谈“在花木、爱花木、为花木”的故事。中谷物流副董事长说,“企业结束了19年漂泊,搬了5个地方,终于在花木买楼安家,实现了从租房到置业的蜕变”。WeWork中国上海总经理说,“搬来花木后,每天6时出地铁世纪公园跑步、7时上班,花木的生态和配套是核心竞争力”。更多企业家实实在在地表达“扎根花木”的愿望,清美集团负责人说,“留住人才关键要留住人才的胃,将在花木开设全国首家清美农场工坊店”。
一场社区沙龙活动,为花木贡献 3家企业落地线索、1家企业拿地意向、1家企业首店项目。百丰国际控股董事长,作为御翠园的居民企业家,在花木落地了新项目,注册资金2000万元。
类似活动的举办极大鼓舞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推动社区“大咖”把创业脚步留在上海,把优质项目落在花木。去年,花木街道举办相关活动21场,挖掘线索56条,落地企业29家,注册资金3760 万元。
在沈英手上,有一本刚“出炉”的2024年度花木街道营商环境工作日志,128页A4纸共103500字,密密匝匝记录着花木街道的244个社区营商案例和故事。“我们将深入落实上海营商大会最新精神,持续打造‘一街一品’,不断擦亮‘社区营商’新名片,努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