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13149 71
9898 103
10062 276
19865 290
4 0
178 0
211 0
3 0
409 0
445 4
878 8
24660 33
445 3
877 19
694 0
5876 0
960 0
1243 0
1102 0
5576 0
1524 5
1924 14
1087 1
1392 2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2024年,我们在科技强国建设征程上迈出铿锵稳健的步伐,科技事业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2024年,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成为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闪亮成绩单背后折射的,是我国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的稳步提升,是科技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是全社会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这当中,彰显出全国科技战线的责任和担当,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2025年是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之年。距离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汇聚起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编者按
讲述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龚烃
近年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劲风,掀起科创发展的澎湃浪潮。一系列高瞻远瞩的科创政策相继出台:科研投入持续加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携手共进;科创企业尽享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人才政策优化,高端科技人才纷至沓来,科创产业迈入黄金时代。
乘着时代的东风,红谷滩区顺势而上,在打造江西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核心区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佳绩频传。
身为县区基层科工局局长,每日扎根一线,投身地方科技与工业发展,见证时代奋进的磅礴力量,深感责任如山、使命在肩。
回首2024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收获满满。产学研对接活动如火如荼,前沿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转化为生产力;新兴科技产业集群茁壮成长,高精尖项目接连落地,区域发展新优势逐步凸显;本地企业攻坚克难,产品更新迭代,成功拓宽市场版图……每一次突破、每一项成就,都令人动容。
数字彰显奋斗足迹:2024年,红谷滩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从4019家跃升至5830家,企业总量与增量均领跑南昌市;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从27家激增至59家,同比上升185%,增速全市第一;企业年营收从53.7亿元迈向近100亿元。
项目注入前行动力:南昌未来科学城强势崛起,凭借优厚政策、完善配套与专业服务,吸引中仪江西区域总部等5个重磅项目入驻,投资高达71亿元;江西北斗、通航数据中心揭牌,江西省数字集团产业园签约,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迁至VR科创城,为虚拟现实产业搭建创新高地;江西求是高等研究院获得20项科技成果登记、23项专利授权,夯实科技成果转化根基。
奋进之路,留下每一个发展的故事:政策深耕,2024年精准筛选12条关键政策纳入“免申即享”清单,5000余万元奖励资金全额兑现,企业安心创新;研发投入全力护航,年度总金额达13.91亿元,同比增长28.2%,换来科技成果转化的繁荣盛景。经过一系列扎实工作,我们的科技型企业培育硕果累累。2024年,新增3家“瞪羚”企业、47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内科技型企业总数达171家,为红谷滩区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如今,紫光低空经济全球总部、清控科创产业园等13个产业项目在这片热土上,续写发展的精彩篇章。
展望2025年,作为县区基层科工局局长,我的工作故事也在继续,我将努力做好一颗螺丝钉,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好关、服好务。
讲述人: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局长朱勇
过去一年,海沧区科技进步奖项捷报频传:安捷利美维电子(厦门)有限责任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获评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海沧区历来重视科技创新,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围绕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载体建设、服务提升、校地合作、智改数转、需求导向等工作重点,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我们始终坚持突出主体培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等梯次培育机制,主体培育取得较好成效。2024年,海沧区全区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达530家,相较2023年净增长6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累计达32家;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2024年海沧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09%,超过省、市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49.46亿元,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51.48亿元)的96%。
科创载体是培养创新主体的主阵地,我们积极建立检验检测、委托研发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截至目前,海沧区已累计建成各类各级创新载体129家,其中国家级29家、省级50家、市级50家。此外,我们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建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载体。2024年,海沧区新增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宝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1个市级创新联合体,另有2家企业分别建立市级联合实验室。
2023年,厦门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海沧区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培育一批转型示范项目和典型场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升。2024年共实施82个数字化转型改造项目,并打造一批智能化工厂,其中法拉电子5G智慧工厂、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5G工厂2个项目入选全国5G工厂名录。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进智改数转,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强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每年净增量达10%;打造一批科创服务平台,新增一批科创载体,深化“校地共建”“校企合作”,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落地海沧区;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推进产业与人才多维度合作。
讲述人:河南省焦作沁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董军
2024年,沁阳市技术合同登记额全年完成10.2亿元,完成率排名焦作第一;拥有焦作市创新型种子企业20家,数量排名焦作第一;沁阳经开区成功创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位于经开区的河南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的中白联合实验室,正在研发官能团接枝改性纤维材料,准备以此进入医用抗菌材料行业赛道,替代进口材料。
2021年,沁阳市主动融入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建设,采取“政府建硬件、院所出设备、团队出技术、公司管运营”的合作方式,与省科学院共建沁阳科创园。通过搭建创新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导入科研项目,加速推进科研项目成果化与产业化,以科技赋能,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今,沁阳科创园已建成沁南、沁北两个园区。
2024年,这个科创园捷报频传:基于功能纤维的恶臭气体净化技术,通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成果鉴定,整体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树脂基高端溶剂型背涂材料百公斤级生产试验取得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7家公司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公司上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公司创建专精特新企业。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实验室项目已具备试运行条件,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开发项目已具备试运行条件,环境安全研究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一个个科技创新项目潜力巨大,已经为2025年的更大突破打下了基础。
抓创新才能强工业,强工业才能兴产业。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是沁阳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
2024年,沁阳市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持续加大;成立工作专班服务科创园运营,通过联审联批、一事一议、绿色通道等措施,开展全流程、全周期服务,建立企业研发投入正向激励机制。
创新平台持续增强。依托沁阳科创园建设的河南省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是首批8家河南省中试基地之一,已成功导入高科技项目20个。
成果转化持续提升。充分发挥科创园科技与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赋能;沁阳经开区被评为先进制造业二星级开发区;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技术合同登记额全年完成10.2亿元;深入开展院地合作。
科技人才持续增多。通过科创园共享科研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有效破解科研单位中试难、创新人才引进难、新兴产业培育难、科研人员创业难等共性问题。
新的一年,沁阳将努力在创新引领发展上实现新提升,统筹抓好主体培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引育4项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讲述人:广东省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黄南荫
我们一直致力于珠海科技创新体系的培育与建设,让政策搭桥,始终将改革创新融入工作日常。在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珠海居第13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06%,居广东省第二位。
我们经历了2019年、2024年两轮机构改革,珠海市“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 成果产业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撑”全链条协同融合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存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2900家,稳中有进;省实验室等各级各类平台蓬勃发展;省市两级院士工作站及创新创业团队多点开花、百家争鸣;科技信贷政策实施以来新增额度16.89亿元,信贷规模放大倍数超42倍。
2024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服务产业发展期间取得“四个突破”的新成就。这些突破为珠海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生命力。
第一个是省实验室带来的发展性突破。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在珠海主导成立民族医药开发合作联盟,与13家单位签署《民族医药开发合作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刘良院士领衔团队制定了40余项中药材ISO国际标准。
第二个是港珠澳三地科技交流平台带来的合作性突破。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作为珠港澳三地首次成功打造的共商共建共管的综合性科创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翻开新篇章:首个海外联络点——葡萄牙波尔图联络点成功搭建;我们积极拓展对巴西合作,与中国—拉美经贸一体化服务平台共同搭建科技商贸交流通道,推动珠海高栏港打造成为巴西与中国国际贸易核心港口。
第三个是各类科研平台带来的研究性突破。2024年7月,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了国内首个医疗器械注册申报AI大模型,超2亿的底层数据积累将为医疗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我们将推动这一模型走进共建“一带一路”葡语系国家;2024年10月,全国首个且唯一的类脑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全球首台达到100亿神经元类脑算力规模的超高密度集成的类脑融合超算系统也顺利推出。
第四个是发挥科技力量支持地方产业带来的发展性突破。聚焦广东省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指导和推荐金湾区三灶镇、金湾区南水镇入选省级专业镇建设名单;落实“藏粮于技”,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动赋能农业发展,目前珠海市已选派96名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农业需求。当前,珠海正全力打造“天空之城”“云上智城”。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立足国际航展永久举办城市的优势,我们积极争取国内首届低空经济领域专业赛落户珠海,为珠海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作为关键着力点,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策略,提升科技创新整体绩效;拓宽对外开放渠道,提高创新交流合作水平;强化人才支撑,厚植创新人才成长沃土,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珠海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