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月27日报道:春节临近,行知读书会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磊做客,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我们的“春节”,感受传统之美,寻味文明之根。
讲座以春节为主题,涵盖历史、政治、八卦、美文等多方面内容,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认可,为龙年的行知读书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中国,春节标志着新年的开始,以传统历法正月初一为岁首。李磊从“岁时”说起介绍了中国农历的源流。李磊说,中国的农历是十分特殊的“阴阳历”——既使用阴历月,又用闰月来保证年的平均长度为阳历年长。农历、元旦、春节、二十四节气……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体现了中国先民的智慧。
春节前后,中国民众会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欢庆家庭团圆,这一庆祝的过程称作“过年”。
过年从“腊八”开始,便有了“年味儿”,吃腊八粥的习俗延续至今。李磊引用古代诗人杜甫、张耒、陆游的诗句,以及周绍良、老舍、梁实秋、沈从文等文学大师的文章,为大家讲解腊八习俗和春节文化。
过春节,贴春联必不可少。这一民俗起源于五代,最初是为了辟邪除灾、迎祥纳福,最早的“春联”其实是桃木,随着时间推移,桃符逐渐演变成了“春联”。所谓压岁钱,实则为压“祟”,最早出现于汉代。除夕夜里的“守岁”,在古代,也是为父母或老人祈寿的重要方式。
正月初一早晨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取意“满堂红”。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四“迎灶神”;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初七为“人日”……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吃汤圆,“过年”也进入了尾声。整个春节,人们祭祀天地与祖先,并向长辈、亲友及邻里,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高的认同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对于“春节何来”及“岁时与风物”的持续讲述,为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贡献力量。
这次讲座时长虽达两个小时,但现场每一位听众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知疲倦。签售环节更是气氛热烈,大家彼此间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享。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她是行知读书会的忠实听众了,两年前就开始参加读书会的活动。这次,她特意带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新春礼物,表达她对读书会的美好祝福与期待。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