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何以成为周信芳?当下该如何更好地继承麒派艺术?怎样培养新时代的梅兰芳、周信芳?昨天,《麒派演剧观念与艺术创造》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京剧传习馆举行。来自全国的麒派名家、戏曲研究者和文艺评论家齐聚一堂。
在麒派名家陈少云看来,麒派艺术,作为海派京剧的璀璨旗帜,不仅是上海的荣耀,更是京剧的典范。他感慨道:“与其说老院长周信芳创立了一种京剧流派,提出了一种演剧观念,更不妨说,他为后人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方法,这对我们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情”为核,贵在“真”
“无一字不扣人心弦,无一腔不真情实感。”周信芳的戏以“情”为核,他广泛借鉴各京剧流派和艺术门类,赋予“唱念做打”以崭新的生命力。
昆曲表演艺术家计镇华曾在40年前参加了第一届麒派学习班,他说:“这是我一生中非常难忘的学习。”当时,他要在全本《乌龙院》中饰演宋江。周信芳为他示范,出场时,几步台步立马就把人物的江湖气质显现出来,这让他极为震撼。
麒派表演讲究一个“真”字,周信芳塑造人物千人千面,每个角色都有个性,并不完全沿袭传统,也不为了程式而程式。计镇华记得学《刘唐下书》时,有几句哼唱“嗯嗯啊啊”,不很复杂却考验声腔功底,剧中生活化又接地气的表演让他受益匪浅。
这些潜移默化习得的表演理念后来被计镇华运用在《烂柯山》《邯郸记》中,他说:“我从周院长身上体会到,表演是从台步、唱腔等细节中来的,要精确诠释角色内心的活灵活现。”在计镇华看来,如今纪念周信芳,不仅是为了颂扬他为戏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更应思考如何承继他的艺术精神和演剧思想。
传统戏曲现代化
昨天的研讨会,从孙重亮、单跃进到张帆,上海京剧院历任院长和如今的当家人几乎都到了。感动于上京的“一棵菜”精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感慨:“麒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仰赖几代人的努力,而上京正以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充分挖掘着自身文化资源上的优势并合理配置。这值得全国京剧院团借鉴、学习和推广。”
在仲呈祥看来,“周信芳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成就,不但为人们点明了一条传统戏曲文化现代化的道路,他留下的那些经典的戏剧创作也彰显了中华美学精神”。如何将戏曲表演上升到戏曲美学的层次,周信芳已经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典范,“如今,哪一派都学得了周信芳,学得了麒派,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行当、流派,甚至超越了戏曲”。
传承“家风”戏比天大
一个京剧院就像一个大家庭,也有其秉承的“家风”。这“家风”既是演剧风格,也是艺风艺德。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分享了此次纪念演出的幕后故事:“冬季是流行性感冒高发季,前两天鲁肃发烧到40℃,为了保证最后那天《狸猫换太子》传承版的演出,我们就想着把前两天他的戏替换掉。”
就在最焦头烂额时,张帆接到了陈少云的电话,陈少云说:“鲁肃这次甲流很厉害,让他缓两天是对的。但万一到《狸猫换太子》演出那日,鲁肃还没恢复,就通知我,我立马可以上。”陈少云送来的这颗“定心丸”让张帆很感动,他说:“陈老师这句‘我立马可以上’既是对学生的爱护,也是对剧院的支持。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戏比天大’,这就是老艺术家的艺德。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呵护“新时代的周信芳”
周信芳为什么成为周信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毛时安说,周信芳所处的时代,京剧发展处于一个瓶颈,就像是“黄河的壶口”,他是这个重要转折点上的重要人物。他所创造的《徐策跑城》《乌龙院》《四进士》《清风亭》《坐楼杀惜》等,体现了时代所需的正义感。
如今,要如何传承好麒派?他认为要充分发挥一个“化”字。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将麒派的念白化为己用,巧妙地服务于角色,这就是真正好的继承。麒派的传承一度青黄不接,如今虽有郭毅、鲁肃、于同辉等一批接班人,但人才依旧需要呵护。毛时安说:“我们应当为新时代的周信芳、梅兰芳提供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每个人都应该凭自己的艺术良知发出真的声音。”
玩家游戏策略详细解析文档“一起宁德麻将究竟是不是有挂”详细介绍开挂内幕:http://news.dingtaide.cn/news/664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