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作为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政治人物,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布衣到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他在动荡时局中赤地立新、运筹帷幄,又在功成名就时保持清醒、全身而退。他的故事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
1月9日,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华书局举办了“《曾国藩大传》与两位历史学者的30年”新书分享会。《曾国藩大传》的两位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林乾、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迟云飞与读者分享了《曾国藩大传》书里书外的故事。
中国政法大学林乾教授(中)、首都师范大学迟云飞教授(左)分享《曾国藩大传》书里书外的故事
这部书的创作已有近30年时间,经过了多次出版、多次修订。两位作者讲述了他们的学术研究的起点,《曾国藩大传》的创作过程,对曾国藩认识和评价发生的变化,以及一本优秀历史人物传记所应具备的品质。
他们对曾国藩产生研究兴趣,都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读研究生时期。迟云飞师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增平,研究中国近代史,曾国藩是一个绕不过的人物,80年代末林增平组织研究近代湖湘文化,迟云飞参与曾国藩与湘军研究课题的写作。
林乾在东北师范大学读硕士期间师从李洵教授,研究对象是明清督抚制度。他说:“做明清督抚制度研究,必定涉及晚清阶段,而晚清督抚集团的崛起就是从曾国藩办湘军开始的。”
1996年,他们同一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攻读博士,分别师从戴逸教授、郭成康教授,并合作撰写《曾国藩大传》,4年后即2000年,该书的最早版本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推出。
《曾国藩大传》,林乾、迟云飞著,中华书局2024年10月出版
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曾国藩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迟云飞说,人们逐步认识到,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中体西用”,吸收西方的科技和管理经验,这是清朝晚期的一场自我救亡的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走出这一步非常重要。
一部历史人物传记,如何做到可读性与专业性相统一?两位作者也分享了心得。林乾指出:“将一部学术性著作转化为大众能普遍接受的读物,我们的看法是,首先尽量不用古文,用到古文的时候也要进行解读,让读者读起来没有障碍;第二要挖掘曾国藩所有行为的深刻文化内涵,从文化心理层次面写出曾国藩之所以成为曾国藩的原因,这是《曾国藩大传》区别于现在市场上所有曾国藩传记的最大区别,我们也因此得到了读者很好的反馈。”
迟云飞说,这部书因为兼有通俗性和历史学的专业性,读者也可以配合曾国藩所写文章的原文来读这本大传,“比如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是战斗檄文,不讨论他的政治立场,就文笔来说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林乾教授
迟云飞教授
最后,《曾国藩大传》的责任编辑欧阳红介绍了再版后的《曾国藩大传》究竟新在哪里。例如,书中出现在曾国藩身边的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有老师、学生、同乡、同僚、姻亲等,再版时增补了“曾国藩年谱”和“曾国藩重要社会关系人物小传”,将人物之间的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另外,随着时代发展变化,人们对曾国藩的理解和评价也在变化,为了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空间,两位作者将书稿末尾“是非成败”与“盖棺定论”两章做了合并,改为“是非成败盖棺不定论”。此外,修订还包括核对引文、增补参考文献、订正时间、加注人名字号等,此次再版是《曾国藩大传》自出版以来最大的一次修订。
两位教授道相同、志相合,共同撰写这部书,又共同经历多次修订修改,他们将30年的研究与学术追求浓缩在了《曾国藩大传》这部书中。
我会分享技能学习经验问鼎娱乐到底能不能开挂透视(确实是有挂)-知乎!:http://news.dingtaide.cn/news/709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