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主要功能: 1.随意选牌2.设置起手牌型3.全局看牌4.防检测防封号咨询软件1添加微信《5492323》软件介绍: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既有效果。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服务器维护故障、政/府查封/监/管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请立即联系客服修复。5本店软件售出前,已全部检测能正常安装使用。2024年,AI硬科技创新大年。
“不卷参数卷应用”成AI行业共识。一边,硬件狂叠AI的buff,AI硬件爆发,手机、PC、家电、汽车、清洁、家居、耳机、相机、存储等行业争相妙用AI;另一边,AI深入改造软件,文小言、豆包等原生AI应用普及,搜索、输入法、浏览器、支付、办公软件、电商被AI重构。
AI成了科技创新的“魔法棒”,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12月, “雷科技·年度”专题重磅上线,其中“聚焦2024”将系统梳理科技产业2024年值得记录的公司、产品、技术与人物,“瞭望2025”将“剧透”科技产业2025年值得期待的产品与技术,致敬创新、记录时代、启迪未来。
2024是手机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急速「倒退」的一年,我们既看到了厂商们在AI、折叠、影像等领域的努力,也看到一些产品在硬件层面的「开倒车」。有哪些手机配置在24年开了倒车呢?作为雷科技24年年度专题的一部分,我们在这里回顾一波。
摄像头由少变多,再从多变少
似乎手机厂商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手机摄像头数量越多,模组面积越大,影像实力越强,市场甚至出现了有七个后置摄像头的Nokia 9 PureView,虽说其中有两个孔位是闪光灯和传感器,但这宛如七龙珠般的排列方式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国内市场也出现了小米CC9 Pro、华为P40 Pro+、华为Mate40Pro+等多款有着五个后置摄像头的手机。现在看来,五个摄像头的优势只有一个:营销效果好;短板却一堆:占用面积大、物料成本高、算法协调难等缺点,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中看不中用。
后续市场上又涌现了一大批有着后置四摄五摄的产品,但大多数都是一两颗好的摄像头配上几颗凑数镜头,看起来相当唬人,实际上拍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2023年开始,随着消费者逐渐识破「套路」,以及手机内部的空间越来越珍贵,市面上搭载四摄的手机就越来越少,基本只有顶级影像旗舰才会配备。2024年发布的vivo X100 Ultra更是采用了一条全新的解决思路,将影像旗舰的后置摄像头数量减少到了三个,而且每一颗摄像头都能独立输出高素质照片。
同年发布的小米14 Ultra和OPPO Find X7 Ultra均使用两颗高素质长焦镜头来承担人像拍摄和远景拍摄的重任,vivo X100 Ultra则用一颗2亿像素的超高素质潜望式长焦镜头取代两者,既减少了相机传感器的占用体积,还带来了更好的远摄体验。
中端以及入门价位的手机也放弃了「摄像头海战术」,普遍回到了主摄+超广角+长焦的三摄组合,甚者已经回到了主摄+超广角的「复古」组合。这并不是配置方面的倒退,同样的造价成本,与其用三颗素质都不高的传感器,不如换成两颗高素质的传感器。手机厂商不再用四摄五摄来滥竽充数,而是打好双摄和三摄的牌。
其实早期的「一亿像素」也是如此, 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却存在成像速度极慢、日常像素只有1250万、照片占用空间大等各种缺陷,最终在市场上走向消失。手机影像的像素终于返璞归真,变得更加务实。
手机镜头数量继续减少,最终会不会回到只有一个呢?小雷认为单摄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但三五年之后还真有可能——在液态镜头技术成熟后。
所谓液态镜头就是在手机镜头装入了「人眼的晶状体」,我们之所以能够无缝调节焦距,正是因为眼球中的睫状肌能够自动调整眼球中晶状体的弧度,整个液态镜头在正常情况下为一块完整的凹透镜,当其受到110V电压的刺激后,液面就会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凸透镜,产生所谓的聚光效果。
一颗液态镜头可同时承担起主摄、超广角以及长焦摄像头的重任,解决了传感器占用手机过多内部空间的问题,唯一的问题是目前技术仍不算成熟且成本极高。
快充从10分钟倒退到了1小时
在电池未取得突破性进步之前,手机厂商只能通过充电速度来提升用户的体验。从早期的5W、10W到65W、100W以及240W仅用了三四年的时间。那些搭载240W的机型能够在十分钟内就充满4000mAh的电池,当时小雷认为,五分钟甚至三分钟充满一台手机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了。
然而技术的发展让人意外:由旗舰手机带头,手机的充电功率从240W迅速降到了100W上下,充电时长从10分钟以内回到了40甚至50分钟的时代。这也是小雷对近两年新机最不满的点:明明之前刷牙时就能充个80%左右,现在连充30%都费劲。
这与手机电池的容量不断增大有关,在2023年不少手机电池的容量都在4000-4500mAh上下,2024年5500mAh都有些不够看了,6000mAh的遍地是,电池中的硅含量提升了就必须要妥协充电速率,否则充电时会积攒大量热量,更何况厂商还要引入很多复杂的充电保护机制来保护电池,这本来就是有舍有得的事情。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带一个充电器,长久的续航更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换句话说,如果你手机充电快但电池小,那么就有可能面临一天两充或三充的风险,如果电池大的话,就有可能缩小到一天一充。
小雷采访了身边几位使用安卓和苹果的用户,虽说安卓用户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回血,但在三点一线的生活中,充电场景基本还是晚上睡觉时插在床头充整整一晚,这时快充的意义便没有那么重要。
相较于极致快充而言,小体积且大容量的电池才是市场真正的需求,不出意外的话,2025年手机的电池容量还会进一步变大,届时手机的充电功率是否会倒退回2020年的65W甚至更低呢?
屏幕从大变小,小屏旗舰却是伪命题?
「小屏党」一直是网上呼声最高的群体之一,2024年对他们是好年份:OPPO、vivo、小米和苹果均推出小屏旗舰手机(按照雷科技定义,小屏手机指6.5英寸以下)。
不过,小屏手机真的会是2025年的主流吗?未必。
市面上的小屏旗舰,屏小不假,但其实算不上旗舰,机身小了,电池和续航必须打折扣,影像和一些周边配置也得砍一刀。
以小雷购买的vivo X200 Pro mini为例,它单看硬件参数确实对得起「小屏旗舰」的称号,但消失的超声波指纹模组、USB 2.0传输协议、80W有线+30W无线的充电组合让它在5000元这个价位中算不上是高性价比选手。美其名曰小屏旗舰,实际上在配置方面的阉割是肉眼可见的——小屏和顶级旗舰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划上等号。
至于销量出色的小米数字系列,小雷认为它的成功并不全是依靠小屏的特性,而是直屏直边+2.5D背板+没有阉割的处理器+优异的续航+还算不错的影像表现共同组成的,小屏只是一个加分项。
数码博主@智慧芯片案内人 公布的iPhone 16系列机型销量数据显示,定价更贵的iPhone 16 Pro Max 反而占到了总出货量的50%左右,几乎是其余三款之和,显然用户还是更吃大屏手机这一套。
小雷认为,如果小米16放弃小屏旗舰,继续保持当前的配置组合,并将尺寸放大到6.7英寸的话,销量可能会更加可观。
在小雷看来,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小屏手机,只是在同质化死水中翻出来的小水花而已,类似的小水花还有游戏手机、超薄手机、双面屏手机等等。
手机「全能电脑」化,轻薄只可成追忆
小雷至今仍记得小米10至尊纪念版所带来的震撼,不是说它的配置有多么夸张,而是近乎1cm的厚度和222g的机身重量所带来的坠手感:在日用时的体验非常差,小雷后面又买了一台iPhone 12来平衡。
早几年厂商为了在一台手机里塞入更多的「料」,完全不在意手机的厚度和重量,半斤砖头机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vivo X Fold这位311克的重量级选手。
后来,手机厂商们开始对产品进行「瘦身」计划:更换更轻、更薄的机身材质、减少内部硬件的堆料、用视觉差的方案让产品看上去更轻薄等等。
小米Civi系列便是这个时代下的典型产品,它是小米旗下唯一一条主打超轻薄和女性用户的产品线:轻薄外观、加强版的前后相机搭配中端芯片,配置和定价还算良心,算是雷科技编辑部比较看好的一条产品线。
然而后续结果大家看到了:Civi系列不但没能成为小米的标志性产品线,发布四代产品后依旧热度平平,以小米Civi 4 Pro来说,目前它在京东官方渠道的评价数量为5万+,而和它定价相似但主打性价比的REDMI K80,在同一店铺的销量为20万+,且后者发布时间更晚。
显然,在相同的预算下,用户更愿意选择更水桶的性价比机型,至于网上那些狂吹自己需要轻薄机型的群体,依旧只是一小戳人。市场已经证明:全能水桶机不一定会成为爆款,但不全能的机型可能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手机发展规律有迹可循。无论是硬件的堆叠,还是参数的提升,显然都算不上什么大创新,就如苹果当初击败诺基亚靠的不是参数,而是全新的交互方式和颠覆式的创新,而这些,远比那些「冰冷的硬件」和「参数」的提升更有价值。
这样看,手机镜头数量的减少与增加、快充时间的缩短或者变长,屏幕大小的改变,以及手机重量的增减,可能都不是决定一款产品好与坏的根本原因。一款手机的好与坏靠的是产品的平衡,在物理定律的框架下,在技术、设计、制造、成本、生态、商业等等维度求得一个最佳组合,这是一门艺术。
总而言之,只有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回归到用户真正的使用体验,才能打造好的产品,手机是这样,PC是这样,App是这样,汽车是这样,所有产品不外乎如是。
25年1月7日,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5 即将盛大开幕,雷科技报道团已飞赴美国现场整备,届时我们将对CES展开全程专业报道,敬请关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