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结果发布,其中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引发广泛关注。“3分钱的阿司匹林,能吃吗?”公众的疑虑也传递到了今年上海两会上。
“当前,集采药品疗效、药品质量与患者信任度亟须提升。”民革上海市委在一份提案指出,作为集采药品的门槛,一致性评价是权威严格的认证体系,但对不同厂商相同药品名的集采药品,常有用药患者反映其药效存在明显差异,进而加剧对集采药品的抵触情绪。同时,药效认证信息缺乏披露,容易导致患者对集采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不信任。在批量集采阶段,也缺乏确保后续生产的药物与认证时的药物完全一致的定期抽检信息。
此外,集采药品供应稳定性和持续性亟待加强,辅助配药方式等功能也亟须完善和宣传。
对此,民革上海市委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药品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把控药品质量,药监局应从严管控整个药品质量的监管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药厂进行药品检测,可直接从医院抽查药品,确保抽样药物和一致性评价过程中的各项药效完全相同。评测结果尤其是需要明示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应给予完整公示,而不仅局限于简单的名录列举。建立统一的反馈平台,收集临床医生对于集采药品使用的药效情况及意见,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药企。
二是完善药品供应预警、优化统一调配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安排备选药上线,放宽医院采购非集采药品的限制,鼓励各级医院合理规划药品采购量。除缺药登记机制外,还应建立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的药品调剂机制。在供应短缺时,通过上级部门调剂,确保药品供应。
三是完善电子处方流转、患者药品供应查询系统,加强宣传推广,指导设立医院电子虚拟药库,构建顺畅的信息共享流通平台。完善“随申办”上医院采购药品查询的信息系统,定期更新国家集采药品在沪各医院储备情况等信息,方便患者查询药品供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