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为云南发展锚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擘画了云南发展的美好蓝图。
10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发挥优势、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助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结出新硕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
助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确保一个民族都不掉队
启动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130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129个农业科技服务团、60支边境村科技特派队,深入到县(市、区)、乡村、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共建设科技增收示范基地405个,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实用技术1500余项。以云岭农科110微信小程序、云岭农科小院等五小项目为抓手,让边疆民族地区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农业科技
助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为用科技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好金山银山,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智慧和力量
积极推进高原湖泊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科学监测和精准防控。实施生态修复+产业扶贫综合治理模式,推动了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以科技支撑做大做强华坪芒果产业,闯出了一条以优质晚熟芒果为重点的绿色发展之路
助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服务我省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3个甘蔗品种、7个玉米品种、6个水(陆)稻品种、1个蓖麻品种在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审(认)定,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45项。牵头或参与建设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澜湄合作农业科技交流协作组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10个平台机制和17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海外示范园)
省农科院科技人员到屏边苗族自治县卡口村开展荔枝秋梢管理技术培训。供图
新年伊始,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邓军团队再次来到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开展技术服务。在邓军团队的帮助下,耿马县蔗糖产业的卡脖子难题逐步破解。
在品种方面,云蔗08-1609云蔗05-51等高产高糖品种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2万余亩快速提高到2024年的近25万亩,在全县的占比超过64%;在栽培方面,新植蔗六化种植、宿根蔗三化管理、全膜覆盖、药肥一体化等绿色轻简栽培技术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在生产方面,制糖深加工及副产品蔗梢饲料、固体有机肥、纸浆等产品陆续生产应用,一根甘蔗吃干榨尽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正落地见效。如今,耿马县甘蔗种植面积、工业入榨量、产糖量、酒精产量均稳居全省第一位,甘蔗综合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依托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国家科技特派团,福贡县草果产业科技特派团、农科服务团等项目,云南省农科院药植所张金渝团队常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开展草果科技服务。目前,该团队在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建立草果提质增效及草果+示范基地30余个,培训农户5000余人,成果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0万亩,新增产值超过3000万元。
荔枝产业科技特派团的专家几乎每个月都到地里教我们如何改良种植技术,如今我已成为年收入超过15万元的乡村技术带头人了。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乡阿卡村荔枝种植户褚林说。屏边县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跃居全省第一,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百姓增收、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土特产,离不开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张惠云等农科专家的强力支撑。
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为云南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牢记殷殷嘱托,云南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着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确保一个民族都不掉队。
云南省农科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等优势,以科技支撑民族地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多年来,省农科院一大批科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全力推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自2022年省农科院启动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以来,130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129个农业科技服务团、60支边境村科技特派队,深入县(市、区)、村(社区)及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建设科技增收示范基地405个;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实用技术1500余项,解决生产难题近400项,并以云岭农科110微信小程序、云岭农科小院等五小项目为抓手,架起边境民族地区农户和农科专家随时随地沟通的桥梁,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农业科技。
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专家团队通过水稻彩绘,推动稻旅融合,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在猴桥镇、明光镇,省农科院经作所专家团队引进早熟优质高产油菜品种云油杂28号、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云薯304和收购企业,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省农科院国际所专家团队建立冬早春蔬菜+青贮饲料玉米澳洲坚果+魔芋+蜜蜂等示范基地,增产增收效益显著把科技的种子撒到民族地区,云南省农科院以科技兴产业促发展,不遗余力助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结出新硕果。
省农科院以水稻彩绘推进农旅融合,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供图
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为云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殷殷嘱托,云南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政治担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好金山银山。云南省农科院主动担当作为,在高原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和治理、支撑引领绿色农业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为云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贡献力量。
云南高原湖泊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高原湖泊周边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集约化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种植过程中依赖过量灌溉、施肥和施药等带来农业面源问题突出,湖泊水环境及生态系统健康受到较大威胁。
一直以来,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农田土壤氮磷减蓄与高效利用省创新团队积极推进高原湖泊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科学监测和精准防控,围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农田氮磷减施增效、种养废弃物高效利用、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等相关内容,连续主持了十一五洱海水专项、十二五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推动高原湖泊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治理从田块尺度监测向区域(流域)尺度监测转变,从污染物分源治理到区域协同治理转变,将面源污染防治与农业绿色生产高效协同起来,系统推进了高原湖泊流域的保护与治理。
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这曾是西畴人民在石头缝中艰难求生的真实写照,该县是云南乃至全国石漠化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云南省农科院热区所陈大明团队与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紧密合作,于2017年建设西畴县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团队引进优良品种16个,试验筛选出适宜生产的优良品种3个;探索出涵盖土壤改良、绿色复合种植、生态种养循环、大棚架技术、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促花壮果等技术的生态修复+产业扶贫综合治理模式,推动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让原本荒芜的土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果园和农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既为西畴县带去了绿色发展的希望,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华坪县是云南芒果第一大县,多年前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一煤独大的黑色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尼章光团队长期扎根华坪,把芒果好品种、好技术带到华坪,以科技支撑做大做强华坪芒果产业,让一批煤矿山变成了果子山、煤老板变身果老板,推动采煤工向新果农转变,闯出了一条以优质晚熟芒果为重点的绿色发展之路。华坪县先后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荣誉称号。
向绿而行,向新发力。多年来,云南省农科院在云南干热河谷保护开发、绿肥养地增效、水旱轮作节本提质等方面成果丰硕。在推进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进程中,省农科院始终以绿色理念引领发展,持续发力、开拓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笃行不怠。
省农科院与东帝汶咖啡协会共同开展的咖啡技能人才培训班结业典礼。供图
2024年10月下旬,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率队出访巴基斯坦。应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邀请,代表省农科院在新基亚里种下一棵友谊树油橄榄,希望双方友谊长存,合作硕果累累。
我省与巴基斯坦在小麦育种方面的合作源远流长。2016至2024年,双方在小麦种质资源引进、小麦双单倍体育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省农科院与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联合申报的云南省小麦单倍体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开启了合作的新篇章。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山水相邻、地域相似,共同面临稻飞虱、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薇甘菊等农业跨境重大有害生物的危害。
10余年来,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谌爱东团队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水稻、蔬菜、水果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病、虫、草方面问题,开展实地考察和技术交流30余批次;对来自南亚东南亚的青年科技人员开展了11次7至40天的专题技术培训,受训人员达300多人次。同时,揭示GMS稻飞虱虫源性质和种群暴发机制,构建了GMS稻瘟病菌菌种资源库,在抗性基因挖掘方面获得突破;构建云南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体系,与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孟加拉国、尼泊尔等12个国家共同签署草地贪夜蛾合作防控备忘录,实现多边合作科学防控草地贪夜蛾;团队研发的恶性入侵杂草薇甘菊替代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筑牢西南生物安全屏障贡献了力量。
玉米是老挝的主栽作物、优势作物,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科研团队自主选育的云瑞8号云瑞21等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在老挝南塔省、乌多姆塞省等试验示范大获成功,增产效果和带动效益显著,2023年还获批云南省中老热带玉米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实现了云南玉米品种+技术走出去。
针对东帝汶咖啡品种遗传稳定性差、咖啡园地老化严重、种植管护技术落后等问题,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胡发广团队依托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项目,赴东帝汶交流学习并开展培训,把云南先进的小粒咖啡高产栽培管理、复合生态种植与初加工技术集中整合输出到东帝汶。
希望云南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为云南扩大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擘画蓝图、指明方向。
牢记殷殷嘱托,云南肩负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时代使命,持续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云南省农科院发挥科技在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云南与周边国家在种植业领域、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方面的合作,让先进适用技术、国内优良品种走出去,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
扬帆奋楫,实干为要。云南省农科院将持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坚持干部示范当先锋、科技创新打头阵、绿色发展作贡献,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在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云报全媒体记者陈云芬通讯员徐家万杨凯杰